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工伤赔偿正文

合肥市工伤十级离职后赔偿标准如何

2025-11-06 23:17:48  分类:工伤赔偿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徐新新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徐新新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湖北大纲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合肥市工伤十级职工离职后,赔偿主要包括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十级支付4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十级支付5个月。还涉及之前应获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这些赔偿标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保障了工伤职工的权益。

一、合肥市工伤十级离职后赔偿标准如何

合肥市工伤十级职工离职后,可获得相应赔偿。主要赔偿项目为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1、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

根据《安徽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规定,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十级工伤职工可获得4个月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这一规定旨在保障工伤职工因工伤可能面临的后续医疗费用。因为工伤可能会在职工离职后仍对其身体产生影响,需要一定的医疗保障。

2、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同样依据上述办法,十级工伤职工可获得5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由于工伤会对职工的劳动能力造成一定影响,离职后再就业可能面临困难,这笔补助金有助于职工在重新就业前维持生活和提升就业能力。

3、其他情况

除了上述两项,职工在工伤期间还应获得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十级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并且在工伤治疗期间,职工还享有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不变等权益。

合肥市工伤十级离职后赔偿标准如何(0)

二、合肥市工伤十级离职后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标准

合肥市工伤十级离职后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有明确标准。

1、计算依据

该补助金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计算基数。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是一个综合统计数据,能反映当地的工资水平和经济状况。使用这一数据作为基数,能确保补助金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具体数额

对于十级工伤职工,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4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例如,若上年度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为5000元,那么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就是5000×4 = 20000元。

3、意义

设置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是为了应对工伤职工离职后可能出现的旧伤复发等医疗需求。工伤可能会留下一些后遗症,在后续的生活中需要进行治疗,这笔补助金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职工的医疗负担。

三、合肥市工伤十级离职后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标准

合肥市工伤十级离职后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也有相应标准。

1、计算基础

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样,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也是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这样的规定保证了两项补助金计算的一致性和公平性。

2、具体金额

十级工伤职工可获得5个月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比如上年度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那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就是6000×5 = 30000元。

3、作用

工伤会对职工的身体机能造成损害,影响其就业竞争力。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能帮助职工在离职后有一定的资金储备,用于提升自身技能、寻找新的工作机会等,促进其重新融入就业市场。

综上所述,合肥市工伤十级离职后赔偿涉及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项目,这些赔偿标准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保障了工伤职工的权益。那么,工伤赔偿申请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系数对赔偿是否有影响?如果对工伤赔偿有疑问,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您解答法律问题。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取保候审期间被拘留会怎么样
取保候审期间被拘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违反了取保候审的相关规定,可能会被取消取保候审,变更为逮捕,继续羁押在看守所,并且之前缴纳的保证金可能会被没收。在刑事诉讼中,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目的是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在一定程度上自由生活和工作,同时确保其遵守相关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