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生效后是可以做出监外执行的。监外执行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当罪犯存在符合法定情形时,即便判决已生效,也可适用。主要适用于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且适用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等情况。
判决生效后是能够做出监外执行的。监外执行是刑罚执行过程中的一种变通执行方法。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符合一定条件时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1、适用情形
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罪犯可以申请监外执行。这需要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例如,罪犯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癌症晚期等疾病,在监狱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就可以考虑监外执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也可以监外执行。对于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同样可以监外执行。
2、申请与审批程序
罪犯本人、家属或者其委托的律师可以向执行机关提出监外执行的申请。执行机关会对申请进行审核,必要时会进行调查核实。如果符合条件,会将相关材料报送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判决生效后申请监外执行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为了确保监外执行的适用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1、身体条件
如前面所述,严重疾病是重要的申请条件之一。疾病必须达到严重影响罪犯身体健康,需要在监狱外进行治疗的程度。而且,保外就医的申请需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由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评估。
2、特殊身份条件
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这是基于保障胎儿或婴儿的健康成长而设立的条件。只要有相关的医学证明,就可以申请监外执行。
3、社会危险性条件
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罪犯,必须要保证适用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执行机关会综合考虑罪犯的犯罪性质、悔罪表现等因素来判断其社会危险性。
判决生效后监外执行并非意味着罪犯可以完全脱离监管。为了确保刑罚的正确执行和社会的安全稳定,需要对监外执行的罪犯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
1、执行机关的监督
由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负责对监外执行罪犯进行监督管理。社区矫正机构会定期对罪犯进行考察,了解其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和遵守规定的情况。
2、遵守规定
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定,如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遵守法律法规、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等。如果违反规定,可能会被收监执行。
3、病情复查与评估
对于因严重疾病保外就医的罪犯,执行机关会要求其定期进行病情复查。如果病情好转不再符合监外执行条件,也会被收监。
判决生效后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监外执行,从申请条件到监督管理都有一套严格的法律程序。相关问题还包括监外执行期间罪犯重新犯罪如何处理、监外执行的期限如何确定等。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