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定罪需要有充分证据。没有证据不能对嫌疑人定罪,因为刑事诉讼遵循“疑罪从无”和证据裁判原则。证据要达到确实、充分标准,包括定罪量刑事实有证据证明、证据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综合全案证据排除合理怀疑。
不可以。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定罪必须依靠证据,遵循“疑罪从无”的原则。对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也不例外。
1、证据裁判原则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唯一依据。在掩饰隐瞒犯罪中,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嫌疑人实施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行为。这些证据可以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如果没有证据,就无法确定嫌疑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该罪的构成要件。
2、证明标准
要对嫌疑人定罪,证据必须达到确实、充分的标准。这意味着定罪量刑的事实都有证据证明,据以定案的证据均经法定程序查证属实,综合全案证据,对所认定事实已排除合理怀疑。若没有证据,显然无法达到这样的证明标准。
3、保障人权
没有证据就定罪会严重侵犯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每个人在被法院依法判决有罪之前,都应被视为无罪。没有证据的定罪是对这一原则的违背,可能导致冤假错案的发生。

当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证据不足时,应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1、侦查阶段
在侦查阶段,如果公安机关发现证据不足,应当继续侦查,收集相关证据。可以通过调查走访、技术侦查等手段,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如果经过补充侦查仍然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撤销案件。
2、审查起诉阶段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时,若认为证据不足,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3、审判阶段
在审判阶段,如果法院认为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这是“疑罪从无”原则在审判阶段的具体体现。
收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证据需要遵循法定程序,采用合法的方法。
1、调查交易记录
可以通过调查嫌疑人的银行账户交易记录、资金流向等,查找是否存在异常的资金往来。如果发现嫌疑人与犯罪所得有资金关联,这可能是重要的证据。同时,还可以调查相关的交易合同、发票等书证,以证明交易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2、询问证人
询问与案件有关的证人,了解嫌疑人的行为和相关情况。证人的证言可以提供关于嫌疑人是否知道所涉及物品是犯罪所得的线索。例如,证人可能知道嫌疑人的交易习惯、是否有异常的行为等。
3、勘查现场
对涉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场所进行勘查,收集相关的物证。如在嫌疑人的仓库中发现了疑似犯罪所得的物品,这些物品可以作为证据。同时,勘查现场还可以发现其他与犯罪有关的痕迹,如指纹、脚印等。
综上所述,掩饰隐瞒犯罪的定罪必须依靠证据,证据不足时应按照法定程序处理,而收集证据也需要合法合规。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等问题,以及如何判断嫌疑人是否“明知”是犯罪所得等疑惑。如果您在这些方面有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