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过错的举证责任分配在不同情形下有所不同。一般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患者需对医疗关系、损害结果等举证。但在法定特殊情形下适用过错推定,由医疗机构证明自身无过错。这一分配旨在平衡医患双方利益,保障公平正义。
医疗过错的举证责任分配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则。通常情况下,我国民事诉讼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一般原则。在医疗纠纷中,患者若主张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过错,需要承担初步的举证责任。
1、患者的举证责任
患者需要证明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医疗关系,比如提供病历、挂号单等相关凭证。还需证明自己受到了损害结果,例如身体上的伤害、财产上的损失等。并且要证明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不过,由于医疗行为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要求患者完全证明因果关系存在一定难度。
2、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
在一些法定的特殊情形下,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此时医疗机构需要承担举证责任。例如《民法典》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在这些情况下,医疗机构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就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患者要完成医疗过错中的举证责任,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1、收集证据
患者应及时收集与医疗过程相关的各类证据。病历是关键证据之一,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检查报告等,它能反映患者的病情、诊断过程和治疗措施。患者还可以收集与医疗机构沟通的记录,如微信聊天记录、电话录音等,以证明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是否履行到位。
2、申请鉴定
当患者难以自行证明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医疗机构是否存在过错时,可以申请医疗损害鉴定。通过专业的鉴定机构和专家的评估,来确定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是否符合诊疗规范,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患者在申请鉴定时,要注意选择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并按照鉴定机构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3、寻求专业帮助
由于医疗纠纷涉及专业的医学知识和复杂的法律问题,患者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律师能够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指导患者收集证据、申请鉴定等,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医疗过错中医疗机构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是法律为了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而特别规定的。
1、违反诊疗规范
如果医疗机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就会被推定有过错。例如,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导致患者术后感染,此时医疗机构需要证明自己的行为符合诊疗规范,不存在过错。
2、病历资料问题
当医疗机构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或者遗失、伪造、篡改、违法销毁病历资料时,也会适用举证责任倒置。病历资料是医疗纠纷中的重要证据,医疗机构有义务妥善保管和提供。如果存在上述行为,就会使患者难以获取关键证据,此时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由其证明自己无过错。
3、对患者权益的保护意义
这些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体现了法律对患者权益的保护。在医疗纠纷中,患者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医疗机构掌握着大量的医疗信息和证据。通过举证责任倒置,能够平衡医患双方的利益,促使医疗机构更加规范地开展医疗活动,保障医疗安全。
医疗过错的举证责任分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医患双方的权益和法律的公平正义。在实际的医疗纠纷中,还可能存在其他相关问题,比如医疗过错鉴定的程序、赔偿标准等。如果您在医疗纠纷中遇到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