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型专利侵权责任的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要判断是否未经许可使用专利产品、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是否造成实际损害等。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认定构成使用型专利侵权责任。
认定使用型专利侵权责任,需从多个方面考量。行为的违法性,即使用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根据《专利法》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包括为生产经营目的使用其专利产品。
1、主观过错
使用人主观上存在过错也很关键。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使用人明知是他人的专利产品而进行使用;过失则是指使用人应当知道是专利产品却因疏忽大意而未知。
2、损害事实
还需存在损害事实,即使用人的使用行为给专利权人造成了实际损失,比如导致专利权人的市场份额下降、利润减少等。使用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要有因果关系,也就是专利权人的损失是由使用人的使用行为直接导致的。
使用型专利侵权责任认定有明确的标准。第一,全面覆盖原则,即被控侵权物(产品或方法)将专利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必要技术特征全部再现,被控侵权物与专利独立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全部必要技术特征一一对应并且相同。
1、等同原则
等同原则也是重要标准之一。在某些情况下,被控侵权物中的某个技术特征与专利权利要求中的相应技术特征相比,从字面上看并不完全相同,但两者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达到基本相同的效果,并且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特征,也应认定构成侵权。
2、禁止反悔原则
禁止反悔原则同样不可忽视。专利权人在专利申请、审查过程中,为了获得专利权而对权利要求的范围作了限制、修改或者放弃某些内容,在侵权诉讼中,就不得再将已放弃的内容重新纳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使用型专利侵权责任认定有一定流程。收集证据,专利权人要收集能够证明使用人侵权的证据,包括使用人使用专利产品的相关凭证、产品的技术特征等。证据的收集要合法、有效、充分。
1、技术对比
接着进行技术对比,将被控侵权产品与专利权利要求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是否符合侵权认定的原则。可以委托专业的技术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以确保对比结果的准确性。
2、法律判断
最后进行法律判断,结合收集的证据和技术对比结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判断使用人是否构成侵权。如果双方对侵权认定存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使用型专利侵权责任的认定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标准和流程。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专利有效性的争议、侵权赔偿数额的确定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使用型专利侵权责任认定方面有疑问或遇到法律纠纷,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