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侵权刑事立案标准是判断侵权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依据。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侵权立案标准有所不同,如侵犯商标权,未经许可在同种商品使用相同商标且情节严重等情形会立案;侵犯著作权,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会立案;侵犯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等情况会立案。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维护权利人合法权益。
知识产权侵权刑事立案标准因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有所区别。
1、侵犯商标权的立案标准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这里的非法经营数额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过程中,制造、储存、运输、销售侵权产品的价值。
2、侵犯著作权的立案标准
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或者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或者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或者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违法所得数额三万元以上的,或者非法经营数额五万元以上的,或者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作品,复制品数量合计五百张(份)以上的,应当予以立案追诉。
3、侵犯商业秘密的立案标准
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或者因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所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或者致使商业秘密权利人破产的,或者其他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应当予以立案追诉。
知识产权商标侵权刑事立案标准有明确规定。
1、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立案情形
除了前面提到的非法经营数额和违法所得数额标准外,对于假冒注册商标的行为,若涉及的商品为人用药品、食品、烟草制品等,即使非法经营数额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只要具有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国际影响等其他严重情节的,也应立案追诉。这是因为这些商品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对其商标的保护更为严格。
2、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立案标准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这里的销售金额是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如果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也应立案追诉。
3、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的立案标准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二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两种以上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一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知识产权著作权侵权刑事立案标准主要围绕营利目的和相关数额。
1、以营利为目的的认定
以刊登收费广告等方式直接或者间接收取费用的情形,属于以营利为目的。例如,在未经授权复制发行的作品中插入广告并收取费用,就符合以营利为目的的条件。
2、具体数额标准
除了前面提到的违法所得数额和非法经营数额标准外,对于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他人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美术、摄影、录像作品、录音录像制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其他严重情节”,应立案追诉: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传播他人作品的数量合计在五百件(部)以上的;传播他人作品的实际被点击数达到五万次以上的;以会员制方式传播他人作品,注册会员达到一千人以上的;数额或者数量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分别达到其中两项以上标准一半以上的;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3、单位犯罪的立案标准
单位实施侵犯著作权犯罪行为,按照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的三倍定罪量刑。也就是说,单位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其违法所得数额、非法经营数额等标准达到个人犯罪标准的三倍时,应予以立案追诉。
综上所述,知识产权侵权刑事立案标准是保障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侵权立案标准各有特点,涵盖了多种情形和数额标准。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知识产权专利侵权刑事立案标准如何确定、知识产权侵权刑事立案后如何进行赔偿等相关问题。如果您遇到知识产权侵权方面的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将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法律帮助。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