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刑事辩护正文

未满18岁杀人会判死刑吗

2025-10-19 09:23:33  分类:刑事辩护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王启云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王启云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山东勤力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未满18岁杀人不会判死刑。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这是基于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则,同时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相应处罚。

一、未满18岁杀人会判死刑吗

未满18岁杀人不会被判处死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一规定体现了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

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成熟阶段,其认知能力、控制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在犯罪时,他们可能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主观恶性和社会危害性与成年人犯罪存在差异。因此,法律给予其从宽处理,不适用最严厉的刑罚——死刑。

2、刑罚目的考量

刑罚的目的不仅是惩罚犯罪,更重要的是教育和改造罪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他们具有较大的可塑性,通过适当的教育和改造措施,有可能重新回归社会。不判处死刑,给予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更符合刑罚的目的。

3、具体量刑

虽然不适用死刑,但未满18岁杀人仍会根据犯罪情节、手段、后果等因素进行量刑。可能会判处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未满18岁杀人会判死刑吗(0)

二、未满18岁杀人的量刑标准

未满18岁杀人的量刑要综合多方面情况判断。

1、刑事责任年龄划分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从轻或减轻处罚原则

对于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意味着在量刑时,会在法定刑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降低刑罚的幅度。

3、综合考量因素

法院在量刑时,会考虑案件的具体情节,如杀人的动机、手段、后果等。如果是激情杀人、临时起意杀人,与有预谋、有组织的杀人在量刑上会有所不同。同时,犯罪后的表现,如是否自首、立功、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等,也会影响量刑。

三、如何预防未满18岁杀人犯罪

预防未满18岁杀人犯罪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1、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要承担起教育和监管的责任。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同时,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和权利。

2、学校方面

学校应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设法制课程、举办法律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明白犯罪的后果。同时,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因心理问题导致极端行为。

3、社会方面

社会要营造良好的环境,减少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加强对娱乐场所、网络环境的监管,防止未成年人接触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还可以建立一些针对未成年人的帮扶和救助机制,为有困难的未成年人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未满18岁杀人不适用死刑,法律对其量刑有特殊规定,同时预防此类犯罪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未成年人犯罪后的民事赔偿问题、如何帮助其更好地回归社会等相关问题。如果您有更多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问题,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有何区别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存在一定区别。保证人仅为保证债务履行的人;担保人范围更广,除保证外,还涵盖抵押人、质押人等,为债务履行提供多种担保方式。二者在责任承担、设立方式、担保范围等方面也有不同。从定义角度来看,保证人是根据保证合同,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