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中取得谅解书是影响量刑的重要因素,但具体判刑要综合多方面考量。一般情况下,取得谅解书可能从轻处罚,若情节较轻可能适用缓刑,情节严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刑罚,但不能仅依据谅解书确定刑期,还需结合案件实际情况。
故意伤害罪取得谅解书后具体的判刑要综合多方面因素确定。《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情节较轻时
如果故意伤害行为情节较轻,造成的伤害后果不严重,比如只是造成了轻微伤或者轻伤,且犯罪嫌疑人有自首、坦白等情节,同时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书,那么法院很可能会判处拘役、管制或者适用缓刑。例如,甲与乙因琐事发生冲突,甲一时冲动将乙打成轻伤,事后甲积极赔偿乙的损失并取得了谅解书,甲又有自首情节,这种情况下,法院可能会判处甲拘役几个月或者适用缓刑。
2、情节严重时
若故意伤害行为造成了重伤等严重后果,即使取得了谅解书,也不能免除较重的刑罚,但会在一定程度上从轻处罚。比如,丙将丁打成重伤,手段较为残忍,虽然丙取得了丁的谅解书,但由于犯罪后果严重,法院可能会在法定刑幅度内适当从轻,判处丙有期徒刑三年至五年左右。
故意伤害罪取得谅解书后从轻处罚的幅度并非固定不变。它主要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犯罪的严重程度。
1、轻微犯罪情况
在轻微的故意伤害案件中,谅解书可能会使量刑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比如原本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的案件,取得谅解书后,可能会判处拘役或者几个月的有期徒刑并适用缓刑。这是因为轻微犯罪本身社会危害性相对较小,被害人的谅解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犯罪行为的社会影响得到了一定修复。
2、严重犯罪情况
对于严重的故意伤害犯罪,如致人重伤、死亡的案件,谅解书虽然也会起到从轻处罚的作用,但幅度相对有限。例如,原本可能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的案件,取得谅解书后,可能会从轻判处十三年左右有期徒刑。因为这类犯罪的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性大,不能因为取得谅解书就大幅减轻刑罚。
故意伤害罪取得谅解书后有可能判缓刑,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
1、符合缓刑条件的情况
如果故意伤害案件造成的后果较轻,犯罪嫌疑人取得了谅解书,并且有自首、立功等情节,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表现出良好的悔罪态度,那么就有可能被判处缓刑。比如,戊与己因口角发生打斗,戊将己打成轻伤,事后戊主动向己赔礼道歉并赔偿了全部损失,取得了己的谅解书,同时戊有自首情节,法院经审理认为戊符合缓刑条件,就可能会判处戊缓刑。
2、不符合缓刑条件的情况
若故意伤害行为造成的后果严重,如致人重伤且手段恶劣,即使取得了谅解书,但不符合缓刑的其他条件,如犯罪嫌疑人有再犯罪的危险等,法院也不会判处缓刑。例如,庚将辛打成重伤,虽然庚取得了辛的谅解书,但庚有多次违法犯罪记录,法院认为庚存在再犯罪的可能性,就不会对其判处缓刑。
综上所述,故意伤害罪取得谅解书对量刑有重要影响,但具体判刑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除了上述提到的情况,像犯罪嫌疑人的一贯表现、犯罪的动机等也会影响最终的判决。如果您还想了解故意伤害罪中关于自首情节如何影响量刑、赔偿金额如何确定等相关问题,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律师会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