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开车撞人未遂庭外和解,通常意味着双方就赔偿等事项达成一致,加害方可能需要向受害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赔偿款以弥补其损失,同时签署和解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达成和解后,受害方可能会向司法机关表达谅解意愿,司法机关会综合考虑案件情况、和解情况等决定是否继续追究刑事责任或对量刑进行考量。
在故意开车撞人未遂的案件中,庭外和解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式。庭外和解的基础是双方自愿协商。当加害方有和解意愿时,会与受害方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探讨赔偿的具体事宜。赔偿范围一般包括受害方因事件遭受的身体损伤所产生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以及精神损害赔偿等。
对于赔偿金额,双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确定。这可能需要参考医疗费用清单、误工证明等相关材料。在协商过程中,双方可能会聘请律师或相关专业人士提供法律建议和帮助,以确保和解协议的公平、合法。
一旦双方就赔偿金额等关键事项达成一致,就会签署和解协议。和解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其中会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例如加害方支付赔偿款的方式和时间,受害方在接受赔偿后放弃某些诉求等。协议签署后,加害方应按照约定及时支付赔偿款。
从司法程序角度来看,达成庭外和解后,受害方通常会向司法机关提交谅解书,表达对加害方的谅解。司法机关会将和解情况和谅解书作为重要的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如果案件情节较轻,且加害方真诚悔悟、积极赔偿并获得受害方谅解,司法机关有可能会对加害方从轻处罚,例如判处缓刑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庭外和解并不意味着一定不会追究刑事责任。故意开车撞人未遂属于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即使达成和解,司法机关仍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判断是否需要继续追究刑事责任以及如何量刑。
在整个庭外和解过程中,双方都应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和解过程合法合规。如果和解协议存在欺诈、胁迫等违法情形,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该协议。庭外和解是解决此类案件的一种有效方式,但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