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是否坐牢取决于最终的判决结果。如果经法院审理后判决无罪、免予刑事处罚,或者被判处缓刑、管制、单处罚金等非监禁刑,那么就不用坐牢。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它并不意味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定不会坐牢。在司法实践中,以下几种情况取保候审后通常不用坐牢。
判决无罪。在侦查、审查起诉或审判阶段,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实施犯罪行为,或者现有证据无法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法院会判决其无罪。一旦被判决无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然不用坐牢,而且如果之前被错误羁押,还可以依法申请国家赔偿。
免予刑事处罚。根据《刑法》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例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并且具有自首、立功、犯罪中止等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法院可能会综合考虑后决定免予刑事处罚。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不用坐牢。
被判处缓刑。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条件,法院可以宣告缓刑。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犯罪分子遵守相关规定,没有再犯新罪或发现漏罪,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也就不用坐牢。
被判处管制或单处罚金也不用坐牢。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在公安机关管束和群众监督下进行改造的刑罚方法。单处罚金则是指仅对犯罪分子处以一定数额的罚金,而不判处其他刑罚。这两种刑罚都不需要犯罪分子在监狱等场所服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