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放火致人死亡是故意还是过失行为

2025-10-07 16:17:40
0 浏览
推荐律师
曹顺祥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北京隆安(太原)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放火致人死亡可能是故意行为,也可能存在过失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案情判断。

从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来看,故意和过失是两种不同的主观心理状态。在放火致人死亡案件中,区分故意和过失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定罪和量刑。

故意放火致人死亡:故意又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并且积极追求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甲为了报复乙,明知在乙居住的房屋内放火会导致乙死亡,仍故意点燃房屋,最终乙被烧死,甲的行为就属于直接故意放火致人死亡。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对这种结果持一种放任的态度。比如,丙为了销毁自己盗窃来的赃物,在仓库放火,他知道仓库内可能有值班人员,但为了达到销毁赃物的目的,对值班人员的死活持放任态度,结果导致值班人员死亡,丙的行为就属于间接故意放火致人死亡。在故意放火致人死亡的情况下,通常会以放火罪来定罪处罚,放火罪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放火致人死亡: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引发火灾并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丁在山林中吸烟,随手将未熄灭的烟头扔在地上,他本应预见可能引发山林火灾并导致人员伤亡,但由于疏忽大意没有预见,结果引发大火,导致多名护林员死亡,丁的行为就属于过失放火致人死亡。这种情况下,一般以失火罪定罪处罚。根据法律规定,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放火致人死亡是故意还是过失行为(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295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