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罪的认定需从主客观方面判断,主观上要有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客观上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且达到一定程度,同时要排除正当防卫等违法阻却事由。
在认定故意伤害罪时,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
主观方面:故意伤害罪要求行为人具有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这种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例如,甲与乙发生冲突后,甲为了报复乙,手持凶器直接朝乙身上砍去,想让乙受伤,这就是直接故意。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比如,丙在与丁争吵时,随手将一个重物扔向人群,他知道可能会砸到丁或其他人,但还是扔了,这就是间接故意。
客观方面:行为人必须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这种行为既可以表现为作为,如殴打、伤害等积极的行为;也可以表现为不作为,但需要行为人负有特定的义务。伤害行为的结果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构成犯罪。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伤害结果分为轻微伤、轻伤、重伤和致人死亡。一般来说,轻微伤不构成故意伤害罪,只有达到轻伤及以上程度才可能构成犯罪。例如,张三被李四打伤,经鉴定为轻伤二级,那么李四的行为就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排除违法阻却事由: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行为虽然在客观上也可能造成他人身体伤害,但由于这些行为具有正当性,不构成犯罪。比如,王五在遭到赵六的暴力袭击时,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进行反击导致赵六受伤,这种情况属于正当防卫,王五的行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还要考虑行为与伤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即伤害结果必须是由行为人的行为直接导致的。如果伤害结果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那么行为人不构成故意伤害罪。认定故意伤害罪需要综合考虑主观和客观等多方面的因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