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上诉改判的几率难以给出具体数值,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判断。若一审存在事实认定错误、法律适用错误、程序违法等情形,改判几率相对较大;若一审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改判几率则较小。
在司法实践中,上诉改判并非易事。对于诈骗罪上诉案件,法院会对一审判决进行全面审查。从事实认定方面来看,如果有新的证据能够证明一审判决所认定的诈骗事实存在错误,比如诈骗金额计算有误、某些行为不构成诈骗行为等,那么改判的可能性会增加。例如,在某些案件中,一审可能将正常的经济往来误判为诈骗行为,而上诉时出现了新的合同、聊天记录等证据,能够清晰地证明双方的交易是基于真实的商业目的,并非诈骗,这种情况下,二审法院很可能会改判。
法律适用也是关键因素。如果一审在适用关于诈骗罪的法律条文时出现错误,比如将普通诈骗行为错误地按照金融诈骗的条款进行定罪量刑,或者在量刑时没有正确考虑从轻、减轻或从重处罚的情节,上诉改判的几率也会提高。比如,犯罪嫌疑人存在自首、立功等情节,一审却未给予相应的从轻处罚,二审法院审查后可能会依法改判。
程序是否合法也会影响改判结果。如果一审在审判过程中存在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况,如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未回避、剥夺被告人的辩护权等,可能会导致二审法院撤销原判,发回重审或者直接改判。
如果一审法院在认定事实时证据确实充分,对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把握准确,适用法律正确,且审判程序合法,那么二审法院通常会维持原判,改判的几率就比较小。因为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二审法院会尊重一审法院的审判结果,除非有足够的理由和依据,否则不会轻易改判。所以,诈骗罪上诉改判的几率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原审人民法院对于依照前款第三项规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