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分配财产引起兄弟纠纷时,可通过协商解决、第三方调解、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等方式处理。
协商解决是较为理想的方式。兄弟之间有着亲情纽带,坐下来心平气和地沟通,了解彼此对于父母财产分配的想法和诉求。在协商过程中,以尊重父母的意愿为基础,因为父母有权自主决定如何分配自己的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所以,父母对自己合法拥有的财产有自主处置权。兄弟双方应理性看待父母的分配方案,分析其中的合理性,尝试达成一致意见,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若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寻求第三方调解。第三方可以是家族中有威望的长辈、居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这些机构和个人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调解经验,能够站在中立的立场,倾听双方的意见,依据法律和情理进行调解。他们会分析纠纷的焦点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促使兄弟双方相互理解、相互让步,从而解决纠纷。
如果调解也不成功,兄弟双方可以根据事先达成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仲裁具有专业性、快捷性等特点,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不过,仲裁需要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
若没有仲裁协议,兄弟任何一方都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案件进行审理。法院会审查父母分配财产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以及兄弟双方的诉求是否有法律依据。当事人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据,如遗嘱、财产证明等,以支持自己的主张。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判决。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能够确保纠纷得到公平、公正的处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