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特殊工种与档案记录不一样,需要收集相关证明材料、进行审核认定后,再办理特殊工种相关业务。
当从事特殊工种与档案记录不一样时,有一系列的步骤可以采取以解决问题。收集证明材料。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因为档案记录不准确时,就需要其他材料来证明实际的工作情况。比如可以收集原始的工资发放表,工资表上可能会有特殊工种岗位补贴等相关信息,这能侧面反映当时从事的是特殊工种。出勤表也是重要的证明,它能体现工作时间和工作安排,从中可以判断是否符合特殊工种的工作时长要求。还有保健津贴发放记录等,这些都能为实际从事特殊工种提供有力的证据。
向单位提出申请。个人应及时向所在单位说明情况,提交收集到的证明材料,申请单位对特殊工种工作经历进行核实。单位会根据提供的材料,结合自身的档案管理和工作记录,对情况进行初步的调查和审核。
审核认定。单位核实后,会将相关材料报送至当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人社部门会对提交的所有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判断是否能够认定特殊工种的工作经历。他们可能会根据行业规定、特殊工种目录等标准进行比对。如果材料充足、符合认定条件,就会给予认定;若材料不充分,可能会要求补充其他证明。
办理业务。经过审核认定后,如果成功认定了特殊工种工作经历,就可以按照规定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等相关业务。在整个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单位和人社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所需的材料和信息,以确保问题能够顺利解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十三条
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
(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
(四)失业;
(五)生育。
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
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
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