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却不还银行贷款,法院通常会判决借款人限期偿还贷款本金、利息以及可能产生的违约金等费用。若借款人依旧拒不执行,法院可根据银行申请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在银行与借款人的贷款纠纷中,当银行向法院提起诉讼,并且有充分证据证明借款人有钱却不履行还款义务时,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进行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借款合同是受法律保护的,借款人有按照合同约定按时还款的义务。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会要求银行提供借款合同、转账记录、还款明细等证据,以确定贷款的本金金额、利息计算方式以及是否存在违约等情况。如果证据确凿,法院会支持银行的诉求,判决借款人在一定期限内偿还贷款本金。同时,对于合同约定的合法利息,法院也会予以支持。若借款合同中约定了违约金,在合理范围内,法院也会判决借款人支付违约金。
如果借款人在法院判决生效后,仍然有钱却拒不还款,银行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的执行措施多种多样,例如查询、冻结、划拨借款人的银行存款。法院有权要求相关银行协助执行,将借款人账户内的资金划扣用于偿还贷款。还可以查封、扣押、拍卖借款人的其他财产,如房产、车辆等。通过拍卖所得款项来清偿债务。
对于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借款人,法院还可以将其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也就是俗称的“老赖”名单。一旦被列入该名单,借款人在很多方面会受到限制,如限制高消费,不能乘坐飞机、高铁,不能在星级以上酒店消费等。情节严重的,还可能会面临司法拘留甚至刑事处罚,以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司法的权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