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贷款还不了被起诉,要积极应对。可以尝试与贷款机构协商,争取达成新的还款协议;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按时参加庭审进行答辩;若法院判决后仍无力偿还,可与对方协商分期偿还或等待法院强制执行时申报财产情况。
当面临贷款还不了被起诉的情况,首先要做的是保持冷静。积极与贷款机构进行沟通协商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主动联系贷款机构,向其说明自身目前的经济状况和还款困难,表达自己愿意还款的诚意,尝试争取达成新的还款协议,比如延长还款期限、降低每期还款金额等。这样做一方面能体现还款的积极态度,另一方面也有可能避免进一步的法律纠纷。
同时,要认真准备相关的证据材料。这些材料可能包括自己的收入证明、资产证明、债务情况说明等,用于在庭审中证明自己的经济状况和还款能力。在收到法院传票后,一定要按照传票上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时参加庭审。在庭审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答辩,如实向法官陈述自己的情况。比如,如果是因为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暂时无法还款,像突发重大疾病、遭遇自然灾害等,都可以向法庭说明。
如果法院最终判决需要偿还贷款,而此时确实无力一次性偿还,可以再次与对方协商分期偿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暂时无力偿还的,经债权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决,可以由债务人分期偿还。若双方无法协商一致,进入强制执行阶段,要如实向法院申报自己的财产情况,包括现金、房产、车辆等。法院会根据申报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执行,可能会对部分财产进行查封、拍卖等操作来偿还债务。但要注意,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等,法院一般不会进行执行,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贷款还不了被起诉后,要积极应对,尽量避免给自己带来更严重的法律后果和信用影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八条
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