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条去法院起诉是有用的。借条是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关系的重要证据,在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况下,法院会受理案件,并依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和裁判,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借条是一种书面凭证,它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借贷双方的借款合意以及借款事实。当债权人凭借条向法院起诉时,这是一种合法的维权途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借条可以作为证明事实和理由的关键证据,帮助债权人满足起诉条件。
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对案件进行审理。在审理过程中,借条作为重要的书证,具有较高的证明力。如果借条的内容清晰、明确,能够证明借款的金额、时间、用途等关键信息,且没有相反的证据予以推翻,那么法院通常会采信借条所证明的事实。
一旦法院经过审理认定借条所证明的借贷关系成立,会依法作出判决。如果债务人不履行判决确定的义务,债权人还可以通过强制执行程序,要求法院采取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等措施,以实现自己的债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借条是重要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如果借条存在瑕疵,或者债务人提出合理的抗辩,债权人可能还需要提供其他证据来佐证借贷关系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比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还需要注意诉讼时效的问题,一般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要在诉讼时效内及时主张权利,否则可能会面临败诉的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六条
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七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