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无力偿还不影响定罪和量刑,法院会依据诈骗金额、犯罪情节等因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进行判刑。无力偿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量刑情节,但并非关键决定因素。
一、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其中,“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具体标准,各地区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属于“数额特别巨大”。二、无力偿还对量刑的影响无力偿还本身不影响诈骗罪的定罪。在量刑时,法院主要考量的是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后果以及犯罪人的主观故意等因素。不过,犯罪人有能力退赃退赔却拒不执行,可能会被认为是没有悔罪表现,在量刑时可能会从重处罚。而确实因经济困难等原因无力偿还,虽然不会因此加重刑罚,但也不能作为从轻处罚的主要依据。不过,如果犯罪人有自首、立功、坦白等法定从轻情节,法院依然会依法从轻量刑。三、后续的执行问题即使犯罪人被判刑,对于诈骗所得的财物,依然有退赔的义务。受害人可以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方式,要求犯罪人返还财物。在犯罪人服刑期间或刑满释放后,如果有财产可供执行,法院会依法强制执行其财产用于退赔受害人。如果暂时没有财产可供执行,待其有财产时,受害人依然可以申请恢复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