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伤被起诉赔偿的流程主要包括立案、送达与答辩、开庭审理、判决与执行等阶段。
立案阶段。起诉方会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状和相关证据材料。起诉状需包含双方当事人的基本信息、诉讼请求(明确要求赔偿的具体金额及项目,如医疗费、误工费等)、事实与理由(阐述事情经过及造成轻微伤的原因)。法院在收到起诉材料后,会进行审查。若符合立案条件,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若不符合,会裁定不予受理。
送达与答辩阶段。法院立案后,会将起诉状副本送达给被告(即轻微伤被起诉赔偿的一方),被告需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进行回应,表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法院审理。
然后进入开庭审理阶段。法院会提前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时间和地点。庭审过程通常包括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等环节。在法庭调查阶段,双方需出示证据并进行质证;法庭辩论阶段,双方围绕争议焦点发表辩论意见;最后当事人进行最后陈述。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应遵守法庭纪律,如实陈述事实。
之后是判决阶段。法院会根据庭审情况和相关证据,依法作出判决。判决书会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赔偿的具体金额和方式等内容。如果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执行阶段。如果被告在判决规定的期限内未履行赔偿义务,原告可以在法定期限内(二年)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查询、冻结、划拨被告的财产等措施,以保障原告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或者口头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