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离婚后,只要对方未按协议约定支付抚养费,另一方随时可以起诉对方。法律并没有规定必须经过多长时间不支付抚养费才能起诉。
在协议离婚时,夫妻双方会就子女抚养问题达成协议,其中包括抚养费的数额、支付方式和支付时间等内容。一旦一方不履行支付抚养费的义务,另一方作为孩子的法定监护人,为了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就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
从法律层面来看,抚养费是用于保障未成年子女的生活、教育、医疗等基本需求的费用。支付抚养费是父母的法定义务,不会因为婚姻关系的解除而消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在实际情况中,即使对方只是逾期支付了一次抚养费,也可以通过起诉来要求其履行支付义务。起诉的目的不仅是要求对方支付拖欠的抚养费,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确保对方今后按时支付抚养费。不过,在起诉之前,建议先尝试与对方进行沟通和协商,了解对方不支付抚养费的原因,看是否可以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如果协商无果,再考虑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在起诉时,需要准备好相关的证据,如离婚协议、孩子的出生证明、对方未支付抚养费的记录等。同时,要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一般是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具体情况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如果对方仍然拒不支付抚养费,还可以通过申请强制执行来保障孩子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