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遵守合同的行为一般不构成犯罪,通常属于违约行为,要承担违约责任。不过在特定情形下,可能涉嫌合同诈骗罪等罪名。
在商业和日常生活中,合同是约束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重要依据。大多数情况下,不遵守合同只是一种违约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例如,在买卖合同中,卖方未按照约定时间交付货物,这就属于违约行为,买方可以要求卖方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赔偿因延迟交付造成的损失等。
当不遵守合同的行为符合特定条件时,可能上升为犯罪行为。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合同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具体情形包括:(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举例来说,某公司根本没有实际的生产能力和履约能力,却与多家企业签订大量供货合同,收取巨额预付款后逃匿,这种行为就构成了合同诈骗罪。所以,不遵守合同的行为性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要区分一般的违约和犯罪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七十八条
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前请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第五百七十九条
当事人一方未支付价款、报酬、租金、利息,或者不履行其他金钱债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