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履行完的合同一般不能随意撤销,但在符合法定可撤销情形,如存在重大误解、欺诈、胁迫、显失公平等情况时,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申请时需准备相关证据材料,并按法定程序进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合同可撤销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是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三是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四是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五是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对于已履行完毕的合同,如果要申请撤销,第一步是收集证据。证据是支持撤销申请的关键,比如因欺诈订立合同,需收集对方欺诈的相关证据,像虚假宣传资料、不实承诺的聊天记录等;若是重大误解,要提供能证明误解存在及误解程度的证据。
第二步是选择合适的途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向约定的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时,要提交起诉状及相关证据,起诉状应包含当事人信息、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等内容。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需按照仲裁机构的要求提交仲裁申请书及证据材料。
第三步是等待审理。法院或仲裁机构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陈述进行审理。在审理过程中,双方都有权利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最终,法院或仲裁机构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裁决。如果裁决合同被撤销,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可能需要相互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条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