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人被判刑不影响其债务的偿还,出借人依然可以通过合法途径追讨欠款。可先尝试与借款人或其家属协商还款事宜,若协商不成,可通过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申请强制执行等法律程序来维护自身权益。
在借款人被判刑的情况下,虽然其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但债务关系并不因此而消除。从法律层面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借款人负有按照约定偿还借款的义务,并不会因为被判刑就免除该义务。
可以尝试与借款人进行沟通。尽管借款人在服刑,但可以通过监狱管理部门转达还款要求,与借款人协商还款计划。也可以与其家属取得联系,看家属是否愿意代为偿还。有些情况下,家属出于亲情等因素考虑,可能会帮助借款人偿还债务。
如果协商不成,出借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即使借款人在服刑,法院也会受理此类案件。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根据出借人提供的证据,如借条、转账记录等,来认定借贷事实是否存在。若证据充分,法院会依法判决借款人偿还借款。
获得胜诉判决后,若借款人未按照判决履行还款义务,出借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查询、冻结、划拨借款人的银行存款,查封、扣押、拍卖借款人的其他财产。即使借款人在服刑,其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时,法院依然可以进行强制执行。
如果借款人有其他到期债权,出借人还可以通过行使代位权等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债权。借款人被判刑并不意味着出借人的债权无法实现,出借人应积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