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屋纠纷可以找房地产管理部门、居民自治组织(如居委会、村委会)、仲裁机构、人民法院解决。
房地产管理部门。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相关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房地产管理工作。在房屋租赁纠纷中,该部门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比如,若房东未按照规定进行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租客可向房地产管理部门投诉,其会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同时,对于一些因租赁政策、法规方面的问题产生的纠纷,房地产管理部门可以进行政策解读和指导,帮助双方解决问题。
居民自治组织,像居委会、村委会。它们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具有调解民间纠纷的职责。在房屋租赁纠纷中,居委会或村委会能够发挥其贴近群众、了解情况的优势。调解人员通常会通过耐心倾听双方的诉求,了解纠纷的具体情况,然后依据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调解。而且,这种调解方式相对温和,能够在不破坏双方关系的前提下解决问题,并且成本较低、程序简便。
仲裁机构。如果租赁双方在租赁合同中约定了仲裁条款,或者在纠纷发生后达成了仲裁协议,那么可以将纠纷提交给约定的仲裁机构。仲裁具有专业性和高效性的特点。仲裁员通常是具有丰富法律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能够对纠纷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裁决。仲裁程序相对灵活,裁决结果具有终局性,能够快速解决纠纷。
人民法院。当其他途径无法解决纠纷时,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其作出的判决具有强制执行力。在诉讼过程中,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实证据进行审理。无论是租赁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的认定,还是赔偿金额的确定等问题,法院都会依法作出公正的判决。不过,诉讼程序相对复杂,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较多。
法律依据:
《商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 第四条
国务院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房屋租赁的指导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屋租赁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
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房屋租赁管理规定和房屋使用安全知识的宣传,定期分区域公布不同类型房屋的市场租金水平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