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医疗纠纷正文

医疗事故要怎么处理

2025-10-09 22:14:25  分类:医疗纠纷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吕粲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吕粲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云南博仲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当发生医疗事故时,首先应封存病历等资料,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确定责任后可根据结果索赔,也可通过行政调解或民事诉讼等途径处理。

一、医疗事故要怎么处理

当遭遇医疗事故时,可按以下步骤处理。要及时收集和封存相关证据。

1、封存病历资料:病历是医疗过程的重要记录,患者有权要求复印并封存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等。封存病历需要医患双方在场,将病历装入档案袋,双方签字盖章,以保证病历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收集其他证据:如实物证据,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等;还有证人证言,当时在场的患者家属或其他人员的证言也很重要。

与医疗机构进行协商。患者或其家属可以向医疗机构提出索赔要求,双方就赔偿等问题进行沟通。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性,提出合理的诉求。如果协商达成一致,双方可以签订和解协议。

若协商不成,患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鉴定结论将作为确定医疗事故责任和赔偿的重要依据。根据鉴定结果,患者可以通过行政调解或民事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医疗事故要怎么处理(0)

二、医疗事故处理的流程是怎样的

医疗事故处理有较为明确的流程。第一步是报告。

1、医疗机构报告:发生医疗事故后,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对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如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应在1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2、患者报告:患者或其家属也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

第二步是调查。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或申请后,会对事件进行调查,了解医疗事故的发生经过、原因等情况。同时,也会要求医疗机构提供相关资料,配合调查。

第三步是鉴定。如前面所述,由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鉴定过程中,专家会对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等进行分析判断。

第四步是处理结果。根据鉴定结论和调查情况,卫生行政部门会对医疗机构和相关责任人作出相应的处理,如警告、罚款、吊销执业证书等。患者也可以依据鉴定结果与医疗机构协商赔偿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赔偿问题。

三、医疗事故处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处理医疗事故时,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第一,要注意时效问题。

1、申请鉴定时效: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超过这个时效,可能会影响鉴定和处理结果。

2、诉讼时效:医疗事故的诉讼时效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

第二,要选择合适的鉴定机构。不同级别的医学会负责不同范围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鉴定机构,以保证鉴定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第三,要注意证据的保存和运用。如前面提到的病历、实物等证据,要妥善保存,在处理过程中合理运用这些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同时,在与医疗机构沟通和协商过程中,要注意保留相关的书面材料和沟通记录。

处理医疗事故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同时要注意各个环节的问题。在实际处理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责任认定不清晰、赔偿金额难以确定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医疗事故处理方面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房产证除名需要什么资料办理
房产证除名需要的资料因除名情况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包括身份证、房产证、结婚证(涉及夫妻除名)、公证书(继承或赠与除名)、法院判决书(判决除名)等。房产证除名主要有几种不同情形,每种情形所需资料有所不同。夫妻间除名:在婚姻存续期间,夫妻之间进行房产证除名,通常需要携带身
缓刑到期后怎么办
缓刑到期后,若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违反相关规定,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若违反规定,则可能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当缓刑到期时,具体的处理方式取决于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的表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