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额计算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免、抵、退”税计算方法和“先征后退”计算方法。“免、抵、退”适用于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先征后退”适用于外贸企业。这些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和计算步骤,对于企业准确核算出口退税至关重要。
出口退税额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免、抵、退”税计算方法和“先征后退”计算方法。
1、“免、抵、退”税计算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货物。“免”税是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具体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第二步,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第三步,比较当期应纳税额和免抵退税额的大小,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2、“先征后退”计算方法
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外贸企业。“先征后退”是指外贸企业以及实行外贸企业财务制度的工贸企业收购货物出口,其出口销售环节的增值税免征;其收购货物的成本部分,因外贸企业在支付收购货款的同时也支付了生产经营该类商品的企业已纳的增值税税款,因此,在货物出口后按收购成本与退税率计算退税退还给外贸企业,征、退税之差计入企业成本。应退税额=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率。
生产企业出口退税额“免、抵、退”计算方法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下面进行详细解析。
1、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率 - 出口货物退税率)。这里的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 + 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2、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
当期应纳税额的计算是“免、抵、退”计算方法的关键环节。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如果当期应纳税额大于零,则企业需要缴纳增值税;如果当期应纳税额小于零,则可能存在应退税额。
3、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 -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4、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的确定
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 当期应退税额;如果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外贸企业出口退税额“先征后退”计算方法有其独特的要点。
1、收购货物的处理
外贸企业收购货物时,需要取得合法有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计算出口退税额时,是以收购货物的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为基础。这就要求外贸企业准确核算收购货物的成本,确保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退税率的确定
不同的货物有不同的退税率,外贸企业需要根据出口货物的种类准确查找对应的退税率。退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出口退税额的多少,因此准确确定退税率至关重要。
3、应退税额的计算
应退税额=外贸收购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退税率。例如,某外贸企业收购一批货物,不含增值税购进金额为100万元,该货物的退税率为13%,则应退税额=100×13% = 13万元。
4、征、退税之差的处理
征、退税之差计入企业成本。这意味着外贸企业需要考虑征、退税之差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在进行成本核算和定价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综上所述,出口退税额的计算方法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不同类型的企业适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准确运用相应的计算方法,以确保出口退税的准确核算。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还可能遇到如退税率调整、免税购进原材料的核算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出口退税计算或其他法律问题上有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