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涉及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税率的查找以及扣除数的运用等多个步骤。先算出应纳税所得额,再根据其对应税率和速算扣除数算出应纳税额。不同的收入类型计算方式有差异。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税项目来确定。要明确应纳税所得额,它是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基础。
1、综合所得
综合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所得额是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例如,小李全年综合所得收入为 20 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共计 4 万元,那么他的应纳税所得额 =200000 - 60000 - 40000 = 100000 元。对照综合所得税率表,100000 元对应的税率为 10%,速算扣除数为 2520 元,所以应纳税额 = 100000×10% - 2520 = 7480 元。
2、经营所得
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同样按照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比如,小张经营一家小店,全年收入 50 万元,成本、费用和损失共计 30 万元,应纳税所得额 = 500000 - 300000 = 200000 元,依据经营所得税率表计算应纳税额。
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
这些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例如,小王取得利息收入 5000 元,应纳税额 = 5000×20% = 1000 元。

个人综合所得税率的计算有其特定步骤。
1、确定收入额
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全部收入为收入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其中,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比如,小赵取得劳务报酬 3000 元,其收入额 = 3000 - 800 = 2200 元(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
2、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将各项综合所得的收入额相加,再减除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假设小孙全年工资收入 15 万元,劳务报酬收入 3 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共计 3 万元,收入额 = 150000 + 30000×(1 - 20%) = 174000 元,应纳税所得额 = 174000 - 60000 - 30000 = 84000 元。
3、查找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对照综合所得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进而计算应纳税额。小孙的 84000 元对应的税率为 10%,速算扣除数为 2520 元,应纳税额 = 84000×10% - 2520 = 5880 元。
个人经营所得税率计算有明确的规则。
1、确定收入总额
经营所得的收入总额是指从事生产经营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活动所取得的各项收入,包括商品(产品)销售收入、营运收入、劳务服务收入等。例如,小周经营一家加工厂,全年销售产品收入 80 万元,这 80 万元就是收入总额。
2、扣除成本、费用和损失
成本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项直接支出和分配计入成本的间接费用;费用是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损失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等。假设小周的成本、费用和损失共计 50 万元,那么应纳税所得额 = 800000 - 500000 = 300000 元。
3、计算应纳税额
按照经营所得税率表,找到 300000 元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出应纳税额。
综上所述,个人所得税率的计算根据不同的所得类型有不同的方法。无论是综合所得、经营所得还是其他类型的所得,都需要准确确定应纳税所得额,再依据相应的税率和扣除数计算应纳税额。在实际计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复杂情况,比如多项收入并存、扣除项目的确认等。如果你对个人所得税计算还有其他疑问,比如不同扣除项目的具体规定、特殊收入的纳税处理等,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