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的单位犯罪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且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行为。常见单位犯罪包括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类,如生产、销售假药罪;走私类,如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金融诈骗类,如集资诈骗罪等。这些犯罪的主体是单位,处罚方式多为双罚制。
刑法中的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类犯罪
这类犯罪涵盖了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等。单位为了追求非法利益,可能会组织生产、销售质量不达标的商品,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例如,一些食品加工企业为降低成本,使用劣质原料生产食品,导致消费者食用后出现健康问题。
2、走私类犯罪
包括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假币罪,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等。单位可能通过各种手段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或者限制进出境的物品。比如,某些企业为了获取暴利,走私珍贵文物、珍稀动植物及其制品等。
3、金融诈骗类犯罪
像集资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等。一些单位可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例如,某些公司以高息回报为诱饵,向社会公众非法集资,最后卷款潜逃。
4、危害税收征管类犯罪
包含逃税罪、抗税罪、逃避追缴欠税罪等。单位可能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比如,一些企业通过做假账、虚报收入等方式少缴税款。

对于单位犯罪,一般采取双罚制和单罚制两种处罚方式。
1、双罚制
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这是单位犯罪最常见的处罚方式。例如,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类犯罪中,单位会被处以罚金,同时单位的负责人和相关工作人员也会根据犯罪情节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2、单罚制
只处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而不处罚单位本身。这种情况相对较少,通常适用于一些单位犯罪中单位的行为主要是受个人意志支配,单位本身没有明显的犯罪故意。比如,某些单位的主管人员为了个人私利,以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行为,此时可能只处罚相关个人。
认定单位犯罪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1、主体方面
必须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里的单位必须具有独立的人格和决策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活动。例如,依法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等。
2、主观方面
单位犯罪必须是单位整体意志的体现。这可能是通过单位的决策机构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决定来体现。如果只是单位内部个别人员的行为,不能代表单位意志,则不构成单位犯罪。
3、客观方面
单位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该行为是由单位组织、策划、指挥或者认可的。例如,单位组织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必须是经过单位决策层同意或者默认的。
综上所述,刑法中的单位犯罪涉及多个领域,有多种类型,其处罚方式和认定标准都有明确规定。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存在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界限模糊、单位犯罪的量刑标准如何确定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这方面有法律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