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理避税方法主要分为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转移定价法、成本调整法、筹资避税法、资产租赁法等几大种类。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这是企业常用的避税方法之一。国家为了鼓励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发展,会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减按15%的税率征收;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企业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自身的业务,使其符合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从而降低税负。例如,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申请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就可以享受税收优惠。
转移定价法。企业可以在关联企业之间进行商品、劳务等交易时,通过调整价格来实现利润的转移,从而达到避税的目的。比如,母公司将产品以较低的价格销售给子公司,子公司再以较高的价格销售给市场,这样可以将利润留在税率较低的子公司,减少整体税负。不过,这种方法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可能会被税务机关进行纳税调整。
成本调整法。企业可以通过合理调整成本来减少利润,进而降低应纳税所得额。例如,企业可以采用合理的存货计价方法,如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在物价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在会计准则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当期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同时,企业还可以合理计提折旧、摊销等费用,加速成本的回收。
筹资避税法。企业的筹资方式有多种,如债权筹资和股权筹资。不同的筹资方式对企业的税负影响不同。债权筹资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而股权筹资的股息不能在税前扣除。因此,企业可以适当增加债权筹资的比例,利用利息的税前扣除来降低税负。
资产租赁法。企业通过租赁资产,可以避免购买资产的巨额资金支出,同时租金支出可以在税前扣除。例如,企业需要使用大型设备,如果购买需要大量资金,而通过租赁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将租金计入成本,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企业在选择合理避税方法时,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避税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二十五条
纳税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办理纳税申报,报送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其他纳税资料。
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申报期限、申报内容如实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以及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要求扣缴义务人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