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商标权罪的立案标准主要依据非法经营数额、违法所得数额等指标。一般而言,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等情况会予以立案追诉。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等也有相应的立案标准。
侵犯商标权罪是一个概括性的罪名,包含多个具体的罪名,其立案标准如下:
1、假冒注册商标罪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是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二是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三是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这里的“同一种商品”是指与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相同的商品,“相同的商标”是指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完全相同,或者与被假冒的注册商标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足以对公众产生误导的商标。
2、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是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二是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三是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这里的“销售金额”是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明知”包括知道和应当知道。
3、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是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二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五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二是伪造、擅自制造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两种以上注册商标标识数量在一万件以上,或者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三是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立案金额是判断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是否进行刑事追诉的重要依据。
1、非法经营数额标准
当非法经营数额达到五万元以上时,就达到了立案标准。非法经营数额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侵犯知识产权行为过程中,制造、储存、运输、销售侵权产品的价值。已销售的侵权产品的价值,按照实际销售的价格计算。制造、储存、运输和未销售的侵权产品的价值,按照标价或者已经查清的侵权产品的实际销售平均价格计算。侵权产品没有标价或者无法查清其实际销售价格的,按照被侵权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2、违法所得数额标准
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也应予以立案追诉。违法所得数额是指行为人通过实施侵犯商标权的行为所获得的利润。在计算违法所得数额时,需要扣除合理的成本支出。如果假冒两种以上注册商标,非法经营数额在三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二万元以上的,同样要立案追诉。这体现了法律对于多次侵犯不同商标权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围绕销售金额和货值金额来确定。
1、已销售金额标准
当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时,就满足了立案条件。这里的销售金额是指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所得收入是指已经实际收到的销售款项,应得收入是指虽然尚未实际收到,但根据合同等约定应当获得的销售款项。例如,商家与客户签订了销售合同,货物已交付但货款尚未全部收回,此时应得的货款也应计入销售金额。
2、未销售货值金额标准
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在十五万元以上的,也应立案追诉。货值金额的计算方式与假冒注册商标罪中非法经营数额的计算方式类似。如果已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已销售金额与尚未销售的货值金额合计在十五万元以上的,同样要予以立案。这一规定考虑到了实践中可能存在部分商品已销售、部分商品尚未销售的情况,防止犯罪分子通过拆分销售数量来逃避法律制裁。
综上所述,侵犯商标权罪的各个具体罪名都有明确的立案标准,这些标准对于打击商标侵权行为、保护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生活中,还存在商标侵权行为的认定界限如何区分、商标权人如何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等相关问题。如果您在商标权方面遇到法律问题,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