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合同不交社保的赔偿方式有多种。不签合同方面,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不交社保方面,劳动者可要求用人单位补缴,若因此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
不签合同和不交社保的赔偿是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
1、不签合同的赔偿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例如,小李在某公司工作了8个月,一直未签订劳动合同,他每月工资为5000元,那么公司需要额外支付他7个月的工资作为赔偿,即35000元。这里的二倍工资差额是从第二个月开始计算,最多支付11个月。
2、不交社保的赔偿
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保。若用人单位拒绝补缴,劳动者可以向社保行政部门投诉,由社保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如果因为用人单位未缴纳社保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比如,小王因公司未交社保,生病住院无法报销医疗费用,公司就需要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明确不签合同不交社保赔偿的法律依据,能让劳动者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1、《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了用人单位不签合同的赔偿责任,这是为了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该规定促使用人单位及时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2、《社会保险法》相关规定
《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第八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用人单位处应缴社会保险费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这些规定明确了用人单位缴纳社保的义务和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
了解不签合同不交社保赔偿的申请流程,有助于劳动者顺利获得赔偿。
1、收集证据
劳动者需要收集能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资条、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证言等。这些证据是申请赔偿的基础,能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以及用人单位存在不签合同和不交社保的事实。
2、与用人单位协商
劳动者可以先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要求用人单位支付不签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和补缴社保。在协商过程中,劳动者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聊天记录或通话录音,以备后续使用。如果协商成功,双方可以达成赔偿协议。
3、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协商不成,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时,要提交仲裁申请书、证据材料等。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会在受理后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4、提起诉讼
如果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审理,作出判决。
综上所述,不签合同不交社保的赔偿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赔偿标准、法律依据和申请流程等。劳动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要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在赔偿过程中遇到复杂的法律问题,比如如何确定赔偿金额、收集证据遇到困难等,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律师会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和法律帮助。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