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中是可以要求赔偿的。当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时,当事人有权在行政诉讼中提出赔偿请求。赔偿范围涵盖人身权和财产权损害等。赔偿请求需符合法定条件,按法定程序提出,以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
肯定的,行政诉讼中可以要求赔偿。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当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存在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或者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死亡等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情形,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获得赔偿。
1、赔偿范围
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人身权损害赔偿和财产权损害赔偿。人身权损害赔偿如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等。财产权损害赔偿包括违法实施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以及违法对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造成的损害。
2、赔偿请求的提出
当事人既可以在提起行政诉讼的同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也可以在行政诉讼结束后,单独就行政赔偿问题提起诉讼。在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时,人民法院会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以及是否应当给予赔偿进行一并审理和裁判。

行政诉讼要求赔偿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必须有明确的侵权主体,即实施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必须是违法的,这里的违法包括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存在损害事实,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了实际的损害。违法行政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侵权主体明确
只有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实施的行为,才可能引发行政赔偿。例如,某市场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对某企业进行非法检查并扣押财物,该市场监管部门就是侵权主体。
2、行政行为违法
行政行为违法是要求赔偿的关键条件之一。如果行政行为是合法的,即使给当事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一般也不构成行政赔偿,可能涉及行政补偿。比如,行政机关依据合法程序对违法建筑进行拆除,就不属于行政赔偿的范畴。
3、损害事实存在
损害事实必须是已经发生的、客观存在的。这种损害可以是物质上的损失,如财产的损坏、减少,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损害,如名誉权受到侵害导致的精神痛苦。
4、因果关系
违法行政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也就是说,损害事实是由违法行政行为直接导致的。如果损害事实是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与行政行为无关,那么就不能要求行政赔偿。
行政诉讼要求赔偿有其特定的程序。如果当事人选择在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应当在起诉状中明确列出赔偿的请求和具体的赔偿数额、计算依据等。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会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赔偿请求一并进行审查和裁判。如果当事人选择单独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申请。
1、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的程序
在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当事人需要在起诉状中详细说明赔偿的理由和依据。人民法院会按照行政诉讼的程序进行审理,在查明行政行为违法的基础上,对赔偿问题进行调解或者作出判决。
2、单独提出赔偿请求的程序
当事人单独就行政赔偿问题提起诉讼,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申请。赔偿义务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如果赔偿义务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决定,或者当事人对赔偿决定不服的,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赔偿诉讼。
3、证据的提供
无论是一并提出赔偿请求还是单独提出赔偿请求,当事人都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这些证据包括证明行政行为违法的证据、证明损害事实存在的证据以及证明违法行政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因果关系的证据等。
综上所述,行政诉讼中要求赔偿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准确把握赔偿的条件和程序。那么,行政赔偿的数额是如何确定的呢?行政赔偿的时效是多久呢?如果您在行政诉讼要求赔偿方面还有其他疑问,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