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律法果 法律知识损害赔偿正文

乘客在公交车上摔伤如何处理

2025-10-22 10:17:27  分类:损害赔偿  浏览:0
来源 律法果
0
韩冰律师头像 推荐律师
韩冰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河南归德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乘客在公交车上摔伤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措施,保障自身权益。一般要及时告知司机、保留证据、协商赔偿等。若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一、乘客在公交车上摔伤如何处理

当乘客在公交车上摔伤时,可按以下步骤处理。及时告知公交司机。在受伤的第一时间,应马上向司机说明情况,让司机知晓发生了乘客受伤事件,司机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停车、呼叫急救等措施。比如,司机可以将车停靠在安全地带,避免二次伤害。

1、保留相关证据

这一点至关重要。要尽可能收集现场的证据,如拍摄现场照片,照片要清晰显示受伤的位置、公交车内的环境等;收集证人信息,让现场愿意作证的乘客留下联系方式;保存好就医的病历、诊断证明、检查报告等资料,这些都是后续处理赔偿问题的重要依据。

2、与公交公司协商赔偿

可以主动联系公交公司,向其说明受伤情况和诉求,要求公交公司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赔偿范围通常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在协商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和冷静,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3、若协商不成可走法律途径

如果与公交公司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准备好充分的证据,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维权。

乘客在公交车上摔伤如何处理(0)

二、乘客在公交车上因急刹车摔伤如何处理

急刹车是导致乘客在公交车上摔伤的常见原因之一。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同样要先告知司机,让司机采取相应措施。

1、判断公交司机是否存在过错

如果公交司机是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等紧急情况而急刹车,且操作符合规定,那么可能不属于司机的过错;但如果司机是因为驾驶不当,如车速过快、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导致急刹车,那么公交公司可能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2、要求公交公司承担责任

无论司机是否有过错,公交公司作为承运人,有义务保障乘客的安全。乘客可以要求公交公司对自己的受伤进行赔偿,赔偿的程序和前面提到的一般情况类似,先协商,协商不成走法律途径。

3、关注自身身体状况

有些伤害可能不会立即显现出来,在受伤后的一段时间内,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有新的症状或伤情加重,要及时就医并保留相关证据。

三、乘客在公交车上摔伤公交公司应承担什么责任

公交公司在乘客摔伤事件中通常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公交公司与乘客之间形成了客运合同关系,公交公司有义务将乘客安全地运送到目的地。

1、违约责任

从合同角度来看,公交公司未能履行保障乘客安全的义务,构成违约。乘客可以要求公交公司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因受伤造成的损失。比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

2、侵权责任

如果公交公司的过错行为导致乘客受伤,如司机操作不当等,那么公交公司要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的赔偿范围可能更广,除了物质损失外,还可能包括精神损害赔偿等。

3、免责情形

如果乘客的受伤是由于自身健康原因或者是乘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公交公司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例如,乘客在公交车上打闹导致摔倒受伤,公交公司的责任可能会相应减轻。

综上所述,乘客在公交车上摔伤后要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公交公司在大多数情况下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但也存在免责情形。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如果遇到复杂的情况或者对法律规定不了解,可能会面临诸多困扰。比如,如何准确判断公交公司的责任比例、赔偿金额如何确定等。若你有相关法律问题,可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解答。

进一步了解:
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推荐专题

精选问答

汽车担保人有什么风险
汽车担保人的风险主要包括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个人信用受损、可能面临财产损失等。当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汽车贷款时,担保人要承担偿还责任。在一般担保的情况下,银行会先向借款人追讨欠款。如果借款人确实没有能力偿还,银行才会要求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而在连带责任担保中,银行有权直
断绝母子关系怎么办理手续
在我国,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无法通过法律程序办理断绝手续;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如养母子关系,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解除。首先需要明确,母子关系分为自然血亲的母子关系和拟制血亲的母子关系。自然血亲是基于生育事实而产生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是基于生物学上的联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和不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有何区别
借条上的保证人和担保人存在一定区别。保证人仅为保证债务履行的人;担保人范围更广,除保证外,还涵盖抵押人、质押人等,为债务履行提供多种担保方式。二者在责任承担、设立方式、担保范围等方面也有不同。从定义角度来看,保证人是根据保证合同,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按照约定履行债
诉讼离婚一般开庭几次
诉讼离婚开庭次数并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可能开庭一次即判决离婚或不准离婚,也可能因案件复杂、出现新情况等原因需要多次开庭,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甚至更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事实清楚、争议较小的离婚案件,通常开庭一次就能完成审理。比如夫妻双方对离婚意愿、子女抚养权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