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致轻伤二级一般不会判刑,但会面临拘留处罚,通常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在交通肇事案件中,判断是否构成刑事犯罪以及如何处罚需要依据具体的法律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肇事罪要求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而轻伤二级并不满足交通肇事罪的入罪标准,所以单纯的肇事逃逸致轻伤二级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不会被判刑。
不过,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即便未达到刑事犯罪标准,也会受到相应的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可以并处”意味着是否拘留以及拘留的具体时长,由公安机关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虽然不构成刑事犯罪,但逃逸者仍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受害者可以要求逃逸者赔偿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在实际处理这类案件时,公安机关会综合考虑逃逸行为的情节、造成的后果等因素,来作出合理的处罚决定。同时,受害者也可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逃逸者承担应有的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