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追尾对方全责却不赔偿,起诉需要先收集证据,撰写起诉状,再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材料立案,立案后等待法院开庭通知并参加庭审,最后根据判决结果执行。
收集相关证据是起诉的基础。证据对于诉讼结果至关重要。需要收集的证据包括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这是确定对方全责的关键凭证,由交警部门出具,明确了事故双方的责任划分。车辆维修发票,它能证明因事故导致的车辆维修费用支出。还可以收集现场照片、视频,这些能直观地反映事故发生时的情况,比如车辆的碰撞位置、受损程度等;当事人的陈述,也就是事故发生经过的详细描述;证人证言,如果事故现场有目击证人,其证言可以作为辅助证据。
撰写起诉状。起诉状要清晰明了地写明原被告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诉讼请求部分要明确具体,例如要求对方赔偿车辆维修费用、因车辆维修期间产生的合理交通费用等。事实与理由部分则要详细阐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以及对方承担全责却不赔偿的情况。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材料立案。一般来说,交通事故纠纷由事故发生地或者被告住所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将准备好的起诉状、证据材料等一并提交给法院立案庭,法院会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如果符合立案条件,法院会予以立案,并通知缴纳诉讼费用。
立案后,等待法院开庭通知。法院会根据工作安排确定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当事人送达开庭传票。在庭审过程中,要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举证、质证和辩论。举证就是向法庭出示之前收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质证是对对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疑和辩驳;辩论则是围绕案件的事实、法律适用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根据判决结果执行。如果法院判决对方承担赔偿责任,而对方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履行判决,那么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查询、冻结、划拨对方的财产等,以确保判决得到执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四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