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股东用作出资的资产产权不肯划转时,可通过协商沟通、追究违约责任、要求强制履行、公司减资、解除股东资格等方式处理。
在公司运营中,股东按照规定用资产出资并完成产权划转是其重要义务。若股东不肯划转用作出资的资产产权,可采取以下措施应对。
协商沟通。这是较为温和且优先考虑的方式。公司或其他股东可与该股东进行友好协商,了解其不肯划转产权的原因。有可能是存在误解或遇到了实际困难,通过沟通消除误解、协助解决困难,促使其完成产权划转。比如,若股东是因为对产权划转流程不熟悉而有所顾虑,公司可安排专业人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若协商无果,可追究其违约责任。在公司章程或股东出资协议中,通常会明确规定股东出资的义务和违约责任。当股东不履行产权划转义务时,就构成违约。公司或其他股东可以依据相关条款,要求违约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等。这既能对违约股东起到一定的惩罚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司和其他股东可能遭受的损失。
还可以要求强制履行。根据法律规定,公司有权要求该股东继续履行出资义务,完成资产产权的划转。公司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股东履行产权划转手续。法院作出判决后,若股东仍不履行,可通过强制执行程序来完成产权划转。
若股东确实无法完成产权划转,公司可以考虑进行减资。公司按照法定程序减少注册资本,相应减少该股东的出资份额。这需要经过股东会决议等一系列法定程序。
在极端情况下,对于严重违反出资义务的股东,公司可依据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解除其股东资格。但这种方式需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以确保程序合法合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八条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