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一般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诈骗罪中“数额较大”的标准,各地区可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幅度内确定具体标准。诈骗数额的认定影响定罪量刑,数额越大刑罚越重。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1、各地标准不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例如,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可能将“数额较大”的标准定为五千元甚至更高,而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可能以三千元作为标准。
2、定罪量刑依据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等。
3、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诈骗数额接近“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即使诈骗金额在三千元以下,也属于诈骗行为。
1、违反治安管理
虽然未达到诈骗罪的刑事立案标准,但这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该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2、累计数额可能构成犯罪
如果多次实施诈骗行为,累计诈骗金额达到当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同样会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例如,某人多次诈骗他人,每次金额可能只有几百元,但累计起来达到了三千元以上,就可能被认定为诈骗罪。
3、社会危害性不容忽视
即使金额较小的诈骗行为,也会对社会秩序和公民的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危害。它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对于这类行为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罚和教育。
根据法律规定,诈骗数额巨大的量刑有明确的标准。
1、量刑幅度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里的“数额巨大”一般指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
2、具体量刑考虑因素
法院在量刑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除了诈骗数额,还会考虑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情节,以及是否退赃退赔等。例如,犯罪嫌疑人主动投案自首,并积极退赔被害人的损失,法院在量刑时可能会从轻处罚。
3、不同地区差异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于“数额巨大”的具体认定标准和量刑也会有所差异。经济发达地区可能在量刑时会相对更严格一些,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法律对于诈骗数额有明确的规定,不同的诈骗数额对应着不同的法律后果。无论是诈骗金额的认定,还是诈骗行为的定性和量刑,都需要依据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来判断。如果你还有关于诈骗犯罪的其他问题,比如诈骗未遂如何处理、诈骗从犯的量刑标准等,都可以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会为你提供详细的解答。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