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勒索、敲诈在法律上通常对应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罪名,处理需依据具体犯罪事实和情节,一般会经历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司法程序,最终根据刑法规定量刑处罚。
当遭遇诈骗、勒索、敲诈行为时,受害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会根据报案内容进行初步审查,判断是否达到立案标准。对于诈骗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达到此标准的,公安机关会予以立案。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价值二千元至五千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符合该标准的敲诈勒索行为也会被立案侦查。
立案后,公安机关会展开侦查工作,收集相关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通过调查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过程、涉案金额等情况,以确定犯罪事实。如果犯罪嫌疑人在逃,公安机关会采取相应的追捕措施。
侦查终结后,案件会移送至检察机关进行审查起诉。检察机关会对公安机关移送的证据材料进行全面审查,判断犯罪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如果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检察机关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在审判阶段,人民法院会根据公诉机关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对案件进行审理。对于诈骗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对于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果犯罪嫌疑人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等,在量刑时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予以考虑。同时,对于一些情节较轻、危害不大的案件,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适用缓刑等刑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