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到拖欠农民工工资且有欠条却不给钱的情况,农民工可以通过与对方协商、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申请劳动仲裁、向法院申请支付令以及提起诉讼等途径来维护自身权益。
尝试与对方进行协商。农民工可凭借手中的欠条,与欠款方直接沟通,要求其按照欠条约定支付工资。协商解决的方式较为温和,能够节省时间和精力,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双方的关系。在协商时,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以备后续可能的需要。
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是负责监督和检查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机构。农民工可以携带欠条、身份证以及相关的工作证明材料,到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劳动监察部门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并依法对用人单位进行处理。这一途径具有一定的威慑力,能够促使用人单位尽快支付工资。
申请劳动仲裁也是重要的维权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农民工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在申请仲裁时,需要提交仲裁申请书、欠条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和工资拖欠事实的证据。劳动仲裁程序相对规范,能够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依据《民事诉讼法》,农民工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法院会根据农民工提供的欠条等证据,向欠款方发出支付令。如果欠款方在规定的期限内既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农民工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如果其他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农民工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整理相关证据,确保自己的主张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法院会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判决,若判决生效后对方仍不履行,可通过强制执行程序来实现自己的权益。农民工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劳动报酬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九条
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