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律法果
0

借条有法律效益还是欠条有法律效益

2025-10-02 04:38:44
0 浏览
推荐律师
龚永青
执业认证
实名认证
江苏金木天律师事务所
咨询律师

借条和欠条都具有法律效益,但二者在法律关系、形成原因、诉讼时效的起算点等方面存在差异。

从定义和法律关系来看。借条是借款人向出借人出具的借款凭证,它体现的是一种借贷合同关系,表明出借人把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交付给借用人,借用人按照约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同等数量的货币或同种类、品质、数量的实物归还给出借人。而欠条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表示尚欠某物或者某款项的凭证,它可能基于多种法律关系产生,如买卖、劳务、损害赔偿等,是对以往双方经济往来的一种结算。

在形成原因上有所不同。借条主要是因借款而产生。例如,甲向乙借款 5000 元,乙让甲出具借条,这就是典型的借款行为形成的借条。欠条形成的原因则更为广泛,可能是因为买卖中买方未支付货款,像丙卖给丁一批货物,丁暂时没钱支付,就给丙打了一张欠条;也可能是劳务报酬未结清等情况。

诉讼时效的起算点也不一样。对于借条,如果约定了还款期限,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三年;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期限,出借人可以随时要求借款人还款,但要给对方合理的准备时间,诉讼时效从出借人主张权利而借款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三年。对于欠条,如果是基于买卖合同等其他关系产生的,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从欠条出具之日起计算三年。

在证明力方面。借条的证明力相对较强,因为它直接表明了借款的事实。而欠条需要证明其基础法律关系,如买卖关系、劳务关系等是否合法有效。所以,借条和欠条都有法律效益,但在实际使用和法律适用中存在诸多不同,在经济交往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凭证。

借条有法律效益还是欠条有法律效益(0)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文章版权律法果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遇到法律疑问?
专业律师作答,预计3分钟获得回答
立即咨询
24小时免费咨询
问题答疑
最近已为64人解答法律疑问
手机提问 扫码提问更快捷 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