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纠纷起诉流程一般包括确定管辖法院、准备起诉材料、向法院立案、缴纳诉讼费用、参与庭审、等待判决及执行等步骤。
确定管辖法院。根据法律规定,因继承遗产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所以要先明确这两个地点,选择合适的法院进行起诉。比如被继承人去世前长期居住在A地,其名下大部分房产在B地,那么A地和B地的法院都有管辖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准备起诉材料。主要包括起诉状和相关证据。起诉状应当记明原告和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等信息,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证据方面,要收集能证明自己主张的材料,如遗嘱、亲属关系证明、财产证明等。例如,有遗嘱的要提供遗嘱原件,证明亲属关系可以去公安机关开具相关证明。
向法院立案。将准备好的起诉材料提交到选定的法院立案庭。法院会对材料进行审查,如果符合立案条件,会予以受理;不符合的,会告知补充材料或者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立案后,需要缴纳诉讼费用。诉讼费用的数额根据案件涉及的财产金额等因素确定。一般在立案时法院会告知具体金额和缴费方式,要在规定时间内缴纳,否则可能按撤诉处理。
之后,参与庭审。法院会安排开庭时间,通知双方当事人。在庭审过程中,双方要进行陈述、举证、质证、辩论等环节。要遵守法庭纪律,按照程序进行发言和举证。
等待判决及执行。庭审结束后,法院会根据审理情况作出判决。如果对判决不服,在规定时间内可以上诉。如果判决生效,一方不履行的,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条
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问题。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由继承人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
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