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前调解不成功后,一般当场就可以立案,法院通常会在七日内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
在离婚纠纷中,诉前调解是常见的程序。当诉前调解不成功时,关于立案时间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流程。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看,很多法院在诉前调解失败后,如果当事人提交的立案材料齐全,符合立案条件,通常会当场予以立案。这是为了提高司法效率,让案件能够及时进入诉讼程序。
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也就是说,即便不能当场立案,法院也会在七日内对是否立案作出决定。这七日的时间限制是为了防止法院拖延立案,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在实际情况中,如果当事人提交的立案材料存在欠缺,比如起诉状格式不符合要求、证据材料不完整等,法院可能会要求当事人补充材料。补充材料所花费的时间不计算在这七日的立案审查期限内。只有当材料补充完整且符合立案条件后,法院才会正式启动立案审查程序。
不同地区的法院在立案工作安排和效率上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一些案件量较大的法院,立案流程可能会相对复杂一些,立案时间可能会接近七日的上限;而案件量较小的法院,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立案工作。离婚诉前调解不成功后,当事人应积极配合法院的立案工作,确保案件能够顺利进入诉讼程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六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