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取保候审后,下一步通常会经历案件侦查、审查起诉和法院审判等阶段。
案件侦查阶段。在取保候审期间,公安机关并不会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工作。他们会继续收集与醉驾相关的各类证据,例如血检报告、现场勘查记录、证人证言等。这些证据对于准确认定犯罪事实至关重要。公安机关会对整个案件的证据进行全面审查和整理,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如果在侦查过程中发现新的证据或者线索,他们也会进一步展开调查。一旦公安机关认为证据已经确实充分,犯罪事实清楚,就会将案件移送至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接着进入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在收到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后,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这包括对证据的再次审核,核实证据是否足以支持指控的罪名;对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犯罪情节的轻重等进行分析判断。同时,检察院还会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其陈述和辩解,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在审查过程中,检察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补充侦查。如果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就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法院审判阶段。人民法院在受理检察院提起的公诉案件后,会安排开庭审理。在庭审过程中,公诉人会宣读起诉书,指控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并出示相关证据。被告人可以进行自行辩护,也可以委托律师为其辩护。法庭会对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质证和审查,听取双方的辩论意见。经过审理后,法院会根据查明的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如果被告人被认定构成醉驾犯罪,将根据具体情节依法判处相应的刑罚,如拘役,并处罚金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