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的立案处理一般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在接到报案后,会对案件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标准的予以立案,之后展开侦查,查找肇事逃逸者,确定事故责任,最后根据具体情况对逃逸者进行相应处罚,涉及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当发生肇事逃逸情况时,受害人或其他知情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报案。接警后,交警部门会对报案内容进行初步审查。如果有证据表明发生了交通事故,且存在一方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就具备了初步的立案条件。
一旦决定立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会立即展开侦查工作。这包括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收集现场的痕迹、物证,如刹车痕迹、车辆碎片等,通过这些线索来还原事故发生的过程。同时,调取周边的监控视频,查找目击证人,以获取更多关于肇事车辆和逃逸者的信息。
在侦查过程中,交警会根据掌握的线索,通过技术手段,如车辆登记信息查询、道路卡口监控追踪等,尽力查找肇事逃逸车辆和逃逸者。如果逃逸者被找到,会对其进行询问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况。
接下来,交警部门会根据事故现场勘查、调查取证等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一般情况下,肇事逃逸者会被认定为承担全部责任,除非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
对于肇事逃逸的处罚,根据情节轻重有所不同。如果尚不构成犯罪,逃逸者会面临罚款、拘留等行政处罚。若肇事逃逸构成犯罪,如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等,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等刑罚。逃逸者还需要承担对受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各项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
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