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4000元通常会按治安案件处理,也可能按刑事案件处理,具体取决于当地关于诈骗罪的立案标准。若按治安案件,会给予治安处罚;若按刑事案件,则会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属于“数额较大”。不过,该解释也明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如果当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高于4000元,那么诈骗4000元一般按治安案件处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要是当地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三千元以上,诈骗4000元就达到了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会按刑事案件处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诈骗4000元这种刚达到立案标准的情况,如果犯罪嫌疑人有自首、立功、退赃退赔等情节,有可能被判处缓刑或者单处罚金。
无论是否构成犯罪,受害者都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等途径要求诈骗者返还被骗的4000元。在遭遇诈骗后,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提供相关证据,以便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六条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七十八条
借款人可以在还款期限届满前向贷款人申请展期;贷款人同意的,可以展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