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脱管不会因为时间推移就没事。一旦发现缓刑人员脱管,相关部门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可能会被撤销缓刑,执行原判刑罚。
缓刑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在缓刑考验期内,罪犯需要遵守相关规定,接受社区矫正机构的监督管理。如果出现脱管情况,即未按规定向社区矫正机构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不遵守监督管理规定等脱离监管的行为,不会因为过了一段时间就自动免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社区矫正对象失去联系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立即组织查找,可以采取通信联络、信息化核查、实地查访等方式查找,查找不到的,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及时通知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协助查找。
当发现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时,社区矫正机构会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如果脱管情节较轻,可能会给予训诫、警告等处罚。而脱管达到一定严重程度,比如违反人民法院禁止令,情节严重的;或者无正当理由不按规定时间报到或者接受社区矫正期间脱离监管,超过一个月的;因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受到治安管理处罚,仍不改正的等情况,可能会被撤销缓刑。
一旦被撤销缓刑,人民法院会作出裁定,将罪犯收监执行原判刑罚。所以,缓刑脱管不存在过多久就没事的情况,罪犯应当严格遵守缓刑期间的各项规定,积极配合社区矫正工作,避免因脱管等违规行为给自己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六十二条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参加,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处欠缴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