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得遗失物不归可能构成民事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时可能构成刑事违法行为。
在民事层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如果拾得人将遗失物据为己有,拒不返还,这就构成了不当得利。所谓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行为。失主有权要求拾得人返还遗失物,如果因此造成了损失,还可以要求拾得人赔偿损失。例如,张三拾到李四的手机后,拒绝归还,李四有权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张三返还手机,如果手机在张三占有期间因使用不当造成损坏,李四还可以要求张三赔偿维修费用。
在刑事层面,如果拾得的遗失物价值较大,拾得人拒不退还的,可能涉嫌侵占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这里的“遗忘物”与“遗失物”在司法实践中有时存在一定的交叉和争议,但通常认为,当遗失物符合一定条件且拾得人拒不归还时,可以适用该条款。一般来说,侵占罪的“数额较大”标准各地规定有所不同,但通常在几千元以上。比如,王五拾到一个装有价值五万元首饰的包裹,失主多次要求归还,王五都拒绝,这种情况下王五就可能涉嫌侵占罪,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拾得遗失物应当及时归还,否则可能面临民事赔偿责任,甚至刑事处罚。这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社会道德的体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九条
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