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产侵占罪认定需从多方面考量。主体上,一般是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人员;行为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上,达到一定标准才构成犯罪。同时,要考虑主观故意等因素。认定该罪对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保障市场秩序至关重要。
公司财产侵占罪,通常指的是职务侵占罪。认定该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
1、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这里的公司,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则是泛指一切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他单位是指公司、企业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
2、行为要件
行为人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自己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地位所形成的有利条件,如经手、管理、主管本单位财物等便利条件。“非法占为己有”包括将合法持有的单位财物转为自己所有,也包括擅自处分单位财物等行为。
3、数额要件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侵占公司财物达到一定数额才构成犯罪。一般来说,数额较大的起点是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所调整。
4、主观要件
行为人主观上必须具有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财物的目的。如果是因为疏忽大意等原因导致财物管理出现问题,不构成此罪。

在公司财产侵占罪认定中,准确界定利用职务便利非常关键。
1、职权范围内的便利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例如,公司的财务人员利用自己掌管公司资金的职权,擅自将公司资金转到自己账户。这种利用自己岗位直接赋予的权力进行财物侵占的行为,明显属于利用职务便利。
2、工作机会的便利
有些情况下,虽然行为人没有直接掌管财物的职权,但由于工作原因有机会接触到公司财物。比如,公司的快递员在运送公司货物过程中,将货物私自截留并占为己有。这里快递员是利用了工作过程中接触货物的机会,这种情况也可认定为利用职务便利。
3、与职务相关的便利
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与职务存在紧密联系,也可认定为利用职务便利。例如,公司销售人员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利用自己代表公司与客户洽谈业务的便利,虚构交易,骗取公司货款。这种行为虽然不是直接的财物管理职权,但与职务活动密切相关,也属于利用职务便利。
4、排除非职务便利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只是利用了工作环境等一般便利条件,而不是基于职务本身的权力和地位,不能认定为利用职务便利。比如,公司保洁员在打扫办公室时,趁无人注意将办公室内的财物偷走,这不属于利用职务便利,可能构成盗窃罪。
公司财产侵占罪认定的数额标准是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的重要依据。
1、数额较大标准
根据相关规定,一般以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作为数额较大的标准。当行为人侵占公司财物达到这个数额范围时,就可能被认定构成职务侵占罪。数额较大是入罪的一个重要门槛,不同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数额巨大标准
数额巨大的标准通常是二十万元以上。当侵占数额达到这个标准时,量刑会相对更重。数额巨大的认定体现了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对于打击严重的职务侵占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3、数额的计算方式
在计算侵占数额时,一般以行为人实际侵占的财物价值为准。如果侵占的是实物,通常按照市场价格进行评估。对于多次实施职务侵占行为的,累计计算侵占数额。
4、数额标准的动态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等因素会发生变化,数额标准也可能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司法机关会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数额标准进行修订,以确保法律的公平和公正。
公司财产侵占罪的认定涉及主体、行为、数额、主观等多个方面的标准,其中利用职务便利的界定和数额标准的确定是关键环节。在实际司法实践中,还会遇到很多复杂的情况,如不同行为方式的认定、共同犯罪等问题。如果您在公司财产相关法律问题上有疑问,欢迎在本站免费问律师,我们的专业律师将为您提供详细的解答和专业的法律建议。
律法果所有内容仅供参考,有问题建议咨询在线律师!内容信息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
© XunRuiCMS 2025 律法果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3034512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