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劳动纠纷连带责任事故处理需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各自责任,通常先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可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解决。
在劳务派遣中,当出现劳动纠纷连带责任事故时,首先要明确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单位是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用工单位则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等。若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一步是协商解决。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应积极沟通,共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造成的损失等情况。双方根据各自在事故中的过错程度,初步确定责任分担比例。例如,若因用工单位提供的劳动条件不符合安全标准导致劳动者受伤,用工单位可能承担主要责任;若派遣单位未对劳动者进行必要的培训,也可能需要承担一定责任。通过协商,双方达成一致的赔偿方案,对劳动者进行赔偿。
若协商不成,可进入调解程序。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相关机构申请调解。调解机构会听取双方的陈述和意见,依据法律法规和事实情况进行调解。调解过程中,会促使双方互谅互让,尽量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如果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那么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会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双方需提供相关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若一方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若对仲裁结果不服,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公正的判决。在处理劳务派遣劳动纠纷连带责任事故时,要严格遵循法律规定,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明确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九十二条
违反本法规定,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